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月湖琴声二手房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月湖琴声二手房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汉阳琴台的名字是怎么来的,有什么历史故事吗?还有一个叫琴断口的地方?
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,始建于北宋,重建于清嘉庆初年(公元1796年),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,东对龟山、北临月湖,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、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武汉市文物旅游景观之一,与黄鹤楼、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,有“天下知音第一台”之称。 据《吕氏春秋》、《列子》等记载,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,弹奏一曲《高山流水》,伯牙视子期为知音,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。不料,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,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,伯牙悲痛之余,从此不复鼓琴,史称伯牙绝弦。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,除殿堂主建筑外,还有庭院、林园、花坛、茶室等,布局精巧、层次分明。殿堂前有琴台,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,约20平方米,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。
琴断口在汉阳城区西北的米粮山下,北临汉水,是一个人口近万名的小集镇。琴断口这个名字也有着一段经典的典故。琴断口小河宽10多米,连接汉江,由于平时闸口长关着,所以河里水是静止的,纯野钓的天然场所,鲫鱼很大,鲫鱼 鲤鱼 草鱼都有。
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头一次来汉水,见这里风景如画,一时兴起,便端坐月下独自抚琴。弹得兴奋时,兀地发现有人偷听。这风景原是自家独赏的,有如这琴声,也是自家独听的。居然有人在此***偷听。俞伯牙想想很生气,心一恼,情一躁,便把琴弦拨断了。
这个偷听的人,就是钟子期。汉阳著名的钟家村,就是钟子期家住的村庄。钟子期打樵经过此地,听到这美妙琴声,忍不住伫足,久久不忍离开。钟子期见琴断人恼,便忙不迭上前赔礼,并把他听琴的感受说与俞伯牙听。俞伯牙不信这荒野樵夫能听懂自己的高雅琴声,于是志在高山弹奏一曲,钟子期曰:“巍巍乎志在高山。”俞伯牙又志在流水弹奏一曲,钟子期曰:“洋洋乎志在流水”。俞伯牙遂将钟子期引为知音。
此即高山流水之来由。此故事传了出去,闻者莫不感慨。于是好事者便将这地方取名琴断口。琴断口附近还有一条小河名琴断小河。
琴断小河北面有一个土丘,说的是俞伯牙一年后再来汉水寻知音钟子期时,不料钟子期已然过世。俞伯牙闻知悲痛不已,然后便把他的琴砸了。那小丘原本不成山形,为纪念俞伯牙和钟子期心息相通的情意,后人便将那小丘改名碎琴山,并在汉阳筑古琴台以示纪念。
高山流水的典故和由来?
“高山流水”典故最早见于《列子·汤问》。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,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、相知可贵、知音难觅、痛失知音、闲适情趣等典义,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。
《高山流水》 ,中国古琴曲,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。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,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“峨峨兮若泰山”和“洋洋兮若江河”。伯牙惊道:“善哉,子之心而与吾心同。”钟子期死后,伯牙痛失知音,摔琴绝弦,终生不弹,故有高山流水之曲。
“高山流水”比喻知己或知音,也比喻乐曲高妙。后世分为《高山》、《流水》二曲;另有同名筝曲《高山流水》,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月湖琴声二手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月湖琴声二手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